找到相关内容279篇,用时5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法的命根——闻思修行

    微少的。《修信大乘经》中说:“善男子,由此异门,说诸菩萨,随其所有信解大乘,大乘出生,当知一切皆是由其不散乱思法义之所出生。”用这一句来证明上师的这一颂,恰如其分。经里说得清楚,菩萨所有从信解大乘而...   值遇释教精华之法时,未成随诸散乱魔引转,  恒时精进闻思修诸业,此为佛法命根故当知。   前三句联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大恩上师说:“在遇到佛教精华之法的此时,没有被散乱...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修行|闻思修|学佛|法门|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5/11453080639.html
  • 法增比丘:圣道的特征与力量(2)

    离欲,灭尽,不起诸漏,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盘。」这是断欲的成果,法的保护,法的成就。 ----------------------------------------------------...,须跋!若诸比丘住此正道者,此世间则不空缺阿罗汉。」   因此这四双八辈是佛圣道的圣者。   3.道果的证悟与四沙门果的根   道果的修证依什么呢?它依三学或八正道,正见,思惟,语,正业,...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2484689.html
  • 一个行者的疆域——邯郸峰峰响堂山石窟访“赵响堂”

    石头刻的神们,突然之间陌生起来、迷离起来,而后又亲近起来。   朦朦胧胧地,赵立春感到,他的奔向一扇若有若无的门。似乎他对学校生活的背叛,他的东奔西突,都是为了寻找这扇门。而这扇门,也在悄悄等待...的草再香再美,他似乎也视若无睹。   21年,从青葱到不惑,赵立春把一颗赤子之交付响堂石窟,响堂石窟也为他洞开了那扇尘封已久的门。   (二)   响堂石窟研究,开始于上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

    宁雨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3011188355.html
  • 卢望明:隐迹山林开辟中国禅画新境界

    笑送禅语:“你而思,自然得法。”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在阅完卢望明《日月轩画谱》时颜禅示:“学佛画佛,功德无量。”   而此次我们离开日月居士的画室时,大历史散文作家冯伟林先生兴味盎然...,纯耳自顺,终老一顽童。”此诗可谓将画家特立独行的处世哲学和神闲淡定的人生境界描绘得活灵活现、趣味盎然。   联想到今天炒作之风盛行文艺娱乐各界,而偏有这样的大宗师别开生面、不落俗套、磨砺画艺、...

    佚名

    |佛教新闻|台湾|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1/14465894454.html
  • 启世禅言:禅林宝训(奇书必读)

    酒),“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邪)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无心。 ◆欲求大道。先。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离相为离(妄)念之方便,离(妄)念为离相之究竟。 ◆能不起(妄)念,一切相不离自离。 ◆...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2244376806.html
  • 大人八念经

    心里对三宝有至信,舍弃在家,而成无家,出家学道,唯有达到无上梵行为止,於现法中自知自觉,自己作证成就游,再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受有,对法真实的知道。)   是时,尊者阿那律陀得阿罗呵,解脱,得长老上尊,则於尔时而说颂曰∶   (这时,尊者阿那律陀得阿罗汉果,解脱,得称长老上尊,就在当时而说偈颂∶)   遥知我思念   无上世间师   身心入定   乘虚忽来到   如我...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4284609.html
  • 从初禅相应之所谈修定前方便

    身柔软性、柔软性、身直性、直性  (三) 惭、愧  (四) 无贪、无嗔、无痴  (五) 寻、伺  (六) 欲  (七) 精进  (八) 胜解  (九) 念  (十) 喜、悲  (十一) 中...如下:  信、身柔软性、柔软性、身直性、直性、惭、愧、无贪、无嗔、无痴、寻、伺、欲、精进、胜解、念、喜、悲、中舍性、身轻安、轻安、身轻快性、轻快性、身练达性、练达性、身适业性、心适业性。...

    释见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047577.html
  • 原始佛教的无我观

    观察我们的身、关系的时候,以色、受、想、行、识蕴为一组整体地观察,而此五蕴的性质亦以无常、苦、空、非我为一组整体地观察。例如杂阿含经卷一,一开始的经文就是这样(大二,页一,经一):   &...我说解脱。如是耳、鼻、舌、身、意,离喜、离贪;离喜、贪故,比丘!我说解脱。解脱者,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无常...

    陈琼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2954608.html
  • 论净明道三教融合的思想特色

    相近,在道法上也有一脉相承之处。《太上灵宝净明道元印经》中说:“孰为符篆,孰为真经,定神慧,是为净明。”(《道藏》第24册,第612页)即认为符篆真经的精要是助人“定神慧”,而“定神慧”也就是...20节,见郭朋《坛经校释》,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9页)众生的自本性是净且明的,而生活于凡尘中人的当下之却是可可邪,可净可染的,因此,只有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才能顿悟成佛。受此启发,净明道也...

    孙亦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1558710.html
  • 奘译《大乘成业论》——赖耶缘起业感流转说的建立

    华严经十地品》中“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及晋译《华严经庐舍那佛品》中“犹如工画师,能现种种众。……如是见佛刹,画师所成”的论调,足以成为阿赖耶识建立的支柱。但这却可以溯源于《阿含经》中色法的差别是由...成业论》说:  又诸有情生无色界,染善无漏起时,有何趣摄异熟法在?或应许趣通非异熟及不系法,便与理违?  这是从五色界有情生起贪着无色三摩地的善心,而这“染善无漏”应有它的依止来论证异熟识的存在...

    王联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2561684.html